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章(1 / 2)





  “这我也看出来了,但始终探不出他的底细来。而且他就只教了我一斧子的本事,不肯相传更多技艺似乎是有着某种隐情和顾忌。所以能否将他请出杀人我并无把握,更何况是杀一个薛康那样的高手。”赵匡义嘴上说的是难度,而心中其实根本没将薛康当回事。在他看来根本不用麻烦去请高手,自己铁定能将薛康拿下。

  “没关系,你去请,而且直言相告薛康的身份和本事,他会杀的。一个杀人的人,会把每次杀人的机会看做乐趣。而且难度越高、挑战性越强,他就越发可以找到趣味和享受。”赵匡胤很肯定地说。

  “大哥的吩咐我都记下了,此番出去,你有没有其他事情要一块办的?”

  “有,你出去之后,记得顺便替我打听一下京娘的消息。”赵匡胤说这话时脸颊明显抖动了一下。

  “大哥,你当年英雄仗义,千里送京娘。京娘委身相许,你却拒绝而走。后来再次经过她家乡时打听她的处境,获知在你走后,京娘就投湖自尽了。怎么此番又想到她了?”赵匡义有时真的无法理解自己的大哥。

  “当年是因为英雄的虚名挂着,觉得接受了她,那么千里护行会被人曲解为心图其色,在江湖上落个耻笑。可这多年过去,我经人无数,芸芸难数的美女、才女都只如红尘俗粉。直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京娘当初对我的一番真情意,也才认识到,京娘是这世上最美、最具才学的女子。”赵匡胤此时不动声色的表情中掺入了一丝温柔的色泽。

  “大哥,我知道你的心情。但人都已经不在了,你还是眼看开、心放下才好。”

  “不!我有种感觉,感觉她还活着,只是在很远的地方。我自己肯定会去找,但你也要记着替大哥去找。”赵匡胤的语气很坚定。

  “大哥如此儿女之情长挂心中,不免英雄气短、胸怀难阐。”赵匡义话里带着些微的轻蔑。

  “英雄天下志,七分儿女情。多情方知民心民愿,也方能体会民生民情。你看当今皇上,只宠爱符皇后一人。后宫无乱,不奢不淫,正己为榜,宽政恤民。此等专情专事,才是我辈楷模,真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赵匡胤满怀感慨。

  “但这也是一弊,若谁要攻溃皇上之心,只需在一个女人身上做下手段就行了。”赵匡义说话时,面颊上的皮肉轻抖了两下。

  听赵匡义说这话,赵匡胤眼中立时扫出一道利寒光芒:“三弟,以后不得再说这种逆忤之语,特别是在宫城之中、外人面前。记住,口舌不慎妄招祸。你还是赶紧回去做准备吧。”

  “好吧,谨记大哥教诲。那我现在就去准备,今夜即走,到时就不与大哥告辞了。”赵匡义的表情依旧没有丝毫变化,看得出,他对赵匡胤的警告很不以为然。

  “那好,一切行动以隐秘为佳,今夜我也就不送你了。出外行事,谨慎、抑性为上,万不可自大跋扈。”

  赵匡胤说完这话后,赵匡义只微微点下头就转身走了。赵匡胤待赵匡义走出十几步后,这才转身往朝房的大门走去。

  赵家两兄弟这番交谈,说的都是私己的事情。但他们两个都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说话的长墙角落上方,墙垛要比其他地方的要高。也就是说,此处有个无顶的阁台,只是从墙的外侧上下的,在里侧很难看出。

  而正常情况下,这种阁台上都应该有一个宫内带刀侍卫站位守护的。如果这里的卫士没有开小差擅离岗位,如果这里的卫士不是个聋子,那么他应该能听到赵匡胤哥俩儿的全部对话。而内城宫廷的带刀近卫,肯定不会是聋子,站位时也绝不敢开小差。

  赵匡胤没有马上回朝房,而是在远离朝房的空地上将赵普的书信打开,反复看了两遍。他心中不由地大加感叹:这赵普果真是个人才,知道大周面临的困境后,立刻便给理出了几条策略。这些策略有些和自己所想相合,有些则弥补了自己无法解决的棘手处。

  看完信件,心中又兀自揣摩一番,赵匡胤这才将书信揣在怀中,意气风发得走到朝房门口。然后在旁边的补奏处拿张空白奏折,提笔写下一份密折,这密折全文竟然只有两个字。待墨汁干透,合上折子,浇腊加密印封好。

  赵匡胤拿着那封好的折子进了朝房,他已经出去了好一会儿,里面的沉默依旧没有打破。众多大臣尴尬地互相对视,而范质则眯着眼睛慢条斯理地一本一本地看折子,根本不理会那些人。

  赵匡胤走到自己座位前,却未坐下。而是挺直伟岸的身躯,背负双手来回踱了两步,用目光扫视一遍朝房里个个低眉顺眼想以沉默熬过今天朝议的官员们。这一刻,他所显现出的气势、气度让别人感觉自己很是猥小,就连这高大大朝房都显得有些低矮。

  范质也觉察到赵匡胤站着未坐下,于是放下手中的折子,斜脸问道:“九重将军(赵匡胤又名赵九重)是否刚刚得到什么大好讯息?或者是对目前局势有高策应对?”

  “对对,赵将军说说,你一直都未发表高论呢。”“九重将军高才国栋,必有妙计可解眼下之困。”“赵将军能力所涉各级各阶,定是从何处寻到颠覆困势之道了。”……那些个大臣像是找到了救星,纷纷用言语将赵匡胤往高处托。

  赵匡胤抿了下嘴唇:“其实我也没有什么高论,只是想告知一下各位大人我接下来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我不保证这些事情可以扭转我国目前困窘局势,但只要大家觉得这是在往我们要的目的上努力,那么下官还恳请各位大人一同鼎力承负,不要让在下一人独对疾风劲浪。”

  “那是当然。”“我等肯定是与赵将军同进退。”……

  赵匡胤双手一揖,是致谢,也是止住大家的聒噪:“既然各位大人这么仗义,愿意共同承负,那么我就将下一步用兵动银的计划说了。在座的都是国之重臣,将来若有举措泄漏于外邦,或者执行不力未达目的。皇上转驾归来后怪罪下来,在座所有大人都脱不了一份干系。哪位大人要觉得事重难承此责,此时退出朝房还来得及。”

  赵匡胤其实已经是用话将在座所有人都套住了,此时就是有心逃脱责任的,也已经没脸面走出朝房了。

  赵匡胤环视了一下大家,接着说道:“我刚刚的确是得到一个意外财富的讯息。但现下的世道,流言诳语猖狂。所以此类讯息,大都是井中明月、画中美颜,当不得真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去扭转局势,才是根本、实际之策。”

  有人在摇头,因为这个议题已经讨论半天。现有条件下要有什么好办法,肯定早就商定下来了。

  “刚才各位商讨的出发点与下官其实是同出一辙,之所以感到两难、多难而无良策可定,是因为各位大人都是贤良忠厚之人。用现有条件,必须是行非常之手段、极端之招数,方能得见奇效。”

  赵匡胤这话一说,所有人不由地都用好奇、期待的眼神盯住赵匡胤。他们心中都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非常手段、极端招数。

  “首先请范大人代主拟旨,遣特使再赴蜀国。见蜀王孟昶后直言大周粮盐紧缺价,希望蜀国遵循之前盟约,用运至边界开边境易货市场,低价易货,缓解我国窘境。最好到时再抓住他们些把柄,与之纠缠,不用给孟昶好脸色看。”

  “赵将军,能详说此计何意吗?”很多人不解,于是有人出声详问。

  “这叫敲山震虎也好,叫空城计也罢,就是要明告蜀国,我们已经知晓他们的真实意图。而气势上表现得很是张狂,显出我们早有准备,并不怕他们发难。而主动说我们缺少粮盐,让他们心疑此为诱诈,不敢轻易出兵。”赵匡胤其实敲山震虎和空城计两策都有运用,而且他在此之外还有诡行策略并没有说出来。

  “赵将军觉得何人合适出使?”范质问。

  “嗯,此特使不单要有胆色气势,而且要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我觉得礼部尚书王策王大人可行,另外,我再推举禁军谋策处参事赵普辅助王大人。这两人一柔一刚、一韧一僵,肯定能将此行意图达到。”这种安排是赵普在书信中说好的,因为这趟出使并不简单,有些诡行策略必须他亲自去操作。而王策这人性格冲动、想法简单,有他挡在前面,自己暗中做些什么事情很难会被人发现。

  “赵将军如此看得起,老臣我定当不辱使命。”王策站了起来,慷慨应承此事,颇见几分豪气。却不知赵匡胤抬他出来只是做个幌子而已,真正的经营还是在赵普那里。

  第九章 欲挽狂澜

  迫必行

  “这是第一策,如果不能奏效也无妨。接下来请枢密院发军行令,遣禁军外营左前锋副指挥王审奇将军,带兵马三千赶赴周蜀边界,沿途不经州过县,只在野外潜行,然后驻扎于陕南郡遗子坡。我查过军备册,此处不远有陕南道的一个粮草场,虽然存储不多,但应该够三千兵马数月之用。所以枢密院发兵令的同时发给调粮牌,让直接就地取粮。免得他们潜行之中随身带上许多粮草累赘,延误了行动。”

  “可这三千禁军怎么都阻挡不了蜀军进犯啊,派到那里犹如肉填虎口。”枢密院使程春和大人很难理解赵匡胤的意图。

  “这三千禁军非但不是肉,反会是割肉的刀。一旦蜀军犯境,他们要做的便是从遗子坡山涧直插川北东行道,攻青云寨。此处是川境与秦、凤、成、阶四州的连接关键,蜀兵后援、粮草都必经此地。三千禁军不管能否攻下青云寨,犯境蜀兵都必然回援。因为那里只要一被占,他们便如一块被割下身体的肉,与东西川都失去了联系。这样三千禁军能攻则攻,不能攻则退。反复侵扰,便可破坏蜀兵进犯的意图和速度。拖住蜀国大军,给大周争取时间。”

  “此计虽秒,但就算拖延了时间又能如何?没有粮草,便无法调动大军与蜀军抗衡。”赵质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粮草之事是第三策,由我亲自来解决。不过这要赵大人和三司使共同做主,先从库银中调些银两给我。我明天就带人赶往南唐边界,从那里买粮。”赵匡胤回道。

  “只要是在我国境内,粮价就奇高。就算将可调银两都给了你,也是杯水车薪,买不到多少粮食。”赵质对目前南唐、大周边界的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南唐境内的粮食因为出境税金太高滞留境内,自己国内又无法一下都找到下家买主,所以他们境内的粮价极低。这关键的问题便是在税金上,如果税金没提高或者根本不收税,那么我们就能买到低价的粮食了。”

  有人又在摇头,要真是那样的话,大家也就不用坐在这里干耗脑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