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年代青云路第8节(1 / 2)





  “东风公社的条件跟咱们差不离。专家到底对哪里不满意呢?”项英雄被这事闹得吃饭都不香了,放下窝头说,“支书去公社打听情况了,但是在家的干部也不能干等着。小宋同志,你比我们都有见识,你说为了迎接考察,我们队里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宋恂自打进来就在掂量这个养猪场的事,想法确实有一些,但他还得先确定几个细节。

  “咱们队里现有养猪场占地多大?能养多少头猪?”

  贫协主席于满仓是负责看管养猪场的,骄傲地答:“不到一亩地,养了三百多头。”

  这个养猪规模,在他们这样的渔业大队绝对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的!

  “每头猪每天的食量是多少,您计算过吗?”

  “你算是问对人了!”于满仓还真知道,“小猪仔一两斤吧,大的和哺乳的就说不准了,三斤五斤的都有。”

  宋恂咽下一口窝头,给他们报数:“也就是说,想要达到万头养猪场的规模,光是土地,就要预留至少三十亩。猪饲料暂时按照每头猪三斤计算,每天至少要消耗三万斤。”

  大队会计放下饭碗,拿起铅笔和笔记本唰唰记录下来,嘴上也不闲着。

  “土地咱们有,北面有片盐碱地,种啥荒啥,正好拿来盖养猪场,四五十亩肯定有了。”

  宋恂摇头:“三十亩是按照人工喂养计算的。既然要养上万头猪,总不能还依靠煮猪食,打猪草喂食。所以加工饲料的设备就是主要机械设备。”

  于满仓呲着缺了半颗的门牙笑道:“这就是农机所要操心的事了,咱们又不懂。”

  “但队里需要给机械设备预留位置。”宋恂拿出临出门时揣上的那张报纸,“这上面有一篇报道,介绍了湖南某机械厂生产的一款新型饲料粉碎机,每小时可以粉碎粗料六百斤。”

  “假设养猪场是使用这种最新粉碎机的,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计算,至少需要五台这样的粉碎机才能满足上万头猪的饲料供应。”

  屋里的几个干部都停下吃饭的动作,眼巴巴地听他分析。

  他们之前想的是怎么给猪上膘,怎么先下手为强让专家来考察,怎么招待专家。

  关于养猪场的建设细节,没人想过。

  就像队长说的,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知道什么是机械化。

  “喂猪用的菜叶和根块需要清洗、切碎,这么大的工程,必然也得使用机器。如果有冲洗机和切菜机的话,应该会用上。”

  宋恂对于怎么养猪不甚清楚,只能从操作流程上做推测。

  “另外,要传输这么多饲料,皮带输送器、卡车、拖拉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饮水和粪便处理暂且不谈。光是每天三万斤饲料的存储,原料的存储,以及为这些设备修建的厂房,就要占用大量土地。也许比猪还占地方,四五十亩地未必够用。”

  宋恂端起茶缸喝了口水,三两口把剩下的窝头吃了。

  干部们眼睛里异彩连连,其他东西他们不懂,但是卡车和拖拉机他们知道呀!

  队里早就想买了!

  见大家还在等着他继续往下说,宋恂摇头道:“我对农用机械不是很懂,暂时只能想到这些。”

  项队长摩挲着烟袋锅子,心想,安置这些设备确实麻烦,但那是农机所要考虑的事,他们只要把空地准备充足就行。

  正在心里盘算着,却听宋恂又开口了。

  “机械设备不需要队里操心,土地也不难解决。但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咱们这里还没有通电……”

  第7章

  按照宋恂的想法,瑶水大队连电都没通,想要引进这么大规模的机械化养猪场,纯属无稽之谈。

  当然,也不是不能用柴油发电机,但他们并不是农机所的唯一选择。

  这里没通电,人家可以选择其他通了电的生产队,没必要额外增加柴油成本。

  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最开始就提醒大家电力问题,实在是无奈之举。

  一方面他要解释清楚电力对于机械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他需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大家对他有一个具体认知,以便快速融入当地生活。

  于满仓不怎么在意地挥挥手说:“小宋同志,你还是不了解咱们农村的情况。除非农科院想把养猪场建在公社,不然,像咱们这样的生产队,都是没通电的。”

  他们还指望,通过修建这个养猪场,让公社供电所给队里拉电线呢。

  到时候养猪场有了,电灯有了,连卡车和拖拉机也有了。

  那可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项英雄接话道:“其实,也有通电的。不过人家跟咱这种半渔半农的生产队不一样,耕的都是肥田,哪里舍得拿出那么大一片地盖猪圈哩!”

  这些年“以粮为纲”,水产啊猪啊什么的,都得给粮食让路。

  一些像他们这样的渔业生产队,早就响应号召围海造田了。

  所以,那些有肥田的生产队,绝不可能为了办养猪场,把耕地让出来。

  哪怕队里同意,县里也不会同意。

  宋恂确实对农村不了解,所以他说了对机械化的推测后,就自动闭了嘴。

  听他们商量了半天,仍是没什么具体举措,便起身告辞了。

  郑铁奎跟了出来,打算送他回大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