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1 / 2)





  王家跟刘家的关系不错,王父手艺好村里有个喜事儿啥的都是他掌勺,今天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家子都过来了。

  杜桃儿结了婚生了孩子,跟以前就有些不一样了。以前的杜桃儿整个人瘦弱不说还有些畏畏缩缩的。结了婚以后王家待的好,她自己也在鞋厂上班,有工资有补贴,虽然不是正式工,但是在村里也算得上体面了。她跟王旭一直跟王家老两口住在一起,俗话说得好皇上爱长子,百姓疼幺儿,王旭是老幺,本来王家两老就偏爱一些,在加上以后还指着两个人养老,就更偏了,有什么好的都给两个人留着。

  杜桃儿怀孕的时候养得好,整个人胖了一圈甚至个子都长了一点儿,现在生完孩子也有一年了,但还是白胖白胖的,一直就没瘦下来。

  其实倒也不是没受过委屈,只是杜桃儿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比以前受的那些苦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此格外能忍,现在不光是鞋厂的那些同事们觉得她不错,就是王家老两口也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好的。

  杜桃儿之所以一直没瘦下来,也是因为享福,像杜杏儿当年生完孩子比没生之前还要瘦,崔凤兰每次见到小女儿听她抱怨腰上一圈圈的肉都要轻拍她一下,说她要知足。

  而现在这一切都是刘志强夫妻两个给她带来的,因此杜桃儿对刘志强这个同母异父的大哥打心眼里亲近,知道他跟杜家那几个哥哥是不一样的。正好见到张善美脸色不好,她立马就过来了,连已经装好的豆腐都不要了。

  其实张善美倒也没什么,只是坐了大半天,院子里又是炒菜又是摆酒席的味儿十分混杂,她有些反胃。她的怀像一直很好,根本没什么呕吐的反应,现在纯粹是被这味儿冲的。

  “没事儿,我就是有点儿恶心,你去给我倒点儿水吧,对了用我的杯子。”农村人其实没什么喝水用杯子的习惯大多数都是直接用碗,现在的碗筷虽然都已经洗过一遍了,但是她还是觉得油滋滋的,用这样的碗喝水估计她立马就吐出来。

  杜桃儿一忙着倒水,这动静儿就大了,见张善美脸色不好看,刘大娘赶紧风风火火的一溜小跑的过来,说道:“善美呀,没事儿吧,今天还辛苦你了,也没啥事儿了,让你嫂子送你回去歇会儿吧。”

  见吴娟儿还在那傻愣愣的带着,刘大伯娘那火气都要压不住了,怒道:“还愣着干啥,还不把你弟妹送回去。要不是你半点儿用都没有,用得着把善美累成这样。”

  吴娟脸上的羞恼一闪而过,张善美对她也算是有点儿了解,这个人极度自卑,也正因为如此心眼儿十分小,今天挨这一次骂,没准儿心里就把她记恨上了,张善美连忙说道:“没事儿,大娘我就是有点儿恶心,这活儿还多呢,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让桃儿送我回去吧。嫂子留下来给您帮忙。”其实她是真没什么事儿,如若不然也不会一直在这儿坚持着。

  杜桃儿正好这时候也端着一杯水过来了,听张善美这么说也连忙说道:“大娘,我送嫂子回去吧,我正好也没有什么事儿了。”受崔凤兰的影响,她一直比较怕刘大伯娘,就算是现在嫁到了柳树屯仍旧如此,眼睛都不敢看她。

  刘大伯娘虽然看不上崔凤兰却也不至于迁怒道孩子身上去,再说王旭那孩子也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起来的,便说道:“那也行,善美要是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立马说一声,别自己忍着。”

  张善美现在还差几天才满三个月,并没有到了最稳当的时候,因此刘大伯娘并不放心。

  张善美出了刘家的院子,感觉那股子肉腥儿少了不少,杂七杂八的味道也少了,顿时感觉舒服了很多,恶心的感觉也少了不少。

  回到自己家杜桃儿还记着她想喝水连忙从暖壶里倒了些,到没加糖,这个城市里的嫂子习惯跟他们不一样,甜甜的糖水她却不爱喝。

  喝过水,张善美半躺着跟杜桃儿聊天,不过也许今天的确是累了,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晚上,刘志强就在旁边守着,杜桃儿应该是已经回去了。见张善美醒了,刘志强连忙把人扶起来,说道:“醒了,感觉怎么样,还好吧?大娘说你今天有点儿累着了。”

  刘志强其实回来也不大一会儿工夫,听刘大伯娘说张善美不舒服就立马回来了,连饭也没吃。他回来的时候杜桃儿正在一边守着呢,王旭也来了,家里的小子见不到妈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一直哇哇大哭,他来叫人了。杜桃儿左右为难,总不能把张善美自己留在这儿,要是万一出什么事儿呢。

  见到刘志强回来,她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家里的皮小子脾气大的不行,平时除了她谁都哄不住,而且他根本不会停,就那么一直哭。

  刘志强打发走了小两口,就这么一直在这儿守着,过了有一会儿张善美才醒了。

  “没事儿,就是被那股子味儿顶得有些难受,现在已经好多了。”刚才趁着杜桃儿不注意,她把种子精华倒进了水杯里就着喝了下去,现在几乎已经没事儿了。

  听张善美说是因为这个刘志强才松了一口气,说道:“你这儿身子骨就不该去帮那个手,那么多人哪就得让你过去了。”

  “你当我愿意啊,你没见大伯娘那时候被气成什么样儿了。”张善美没好气的说道。实在是看着当时情况乱糟糟的,她看不起下去了才去帮忙的。

  刚才刘大伯娘已经把事情提过了,他想起二嫂和三嫂摇了摇头,说道:“英子那边也不是很顺利,这边儿也净添乱的。”后面的话却没说,但愿刘志英能够自己立起来吧,以后别轻易对着婆家妥协,要不然就看他们高家的做派,刘志英如果被拿捏住了,可就真没好日子过了。

  ☆、第69章 电报

  刘志英和高峰第二天一大早就回了柳树屯,俩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刘志英脸上挂着羞涩却甜蜜的笑容,显然新婚生活过得不错。

  吃完午饭刘大伯娘少不得细细的问了她昨天晚上的事情,知道俩人昨天并没有回婆家,今天一大早就直接过来了以后刘大伯娘觉得高峰这孩子真不错,又少不得细细的叮嘱刘志英以后不能跟婆家闹得太难看,当然了也不能太过软弱受了委屈。总之恨不得把这么多年的经验全都告诉她。

  刘志英性子一直就是大咧咧的,脾气也急,这样的性格最容易吃亏,刘大伯娘觉得这孩子就是来讨债了的,就算是结婚了也不能放下心来。

  刘志英先前还好好的听着,到了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哪有她娘说的那么可怕,那是她婆家又不是别人,再说了她跟高峰两人都有工作以后忙得很,也没什么时间常回去,气的刘大伯娘直骂她不识好歹,后来刘志英果然吃了几次亏之后这才知道母亲这些话的价值,少不得一点点儿的开始学起来。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她想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儿,“大健那件事儿高峰已经问好了,不过要想进去可得花点儿钱。”刘志英一开始并不知道大嫂打的什么主意,见她送那么重的陪嫁还有点儿震惊,后来她隐隐约约的说话她也迷迷糊糊的,倒是高峰很淡定的让她把东西收了,这才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跟她讲。

  刘志英一听,心里就有点儿不高兴,跟高峰嘟囔道:“大嫂也真是的,说个话都这么别别扭扭的,大健是我亲侄子,眼看着长大的,这事儿咱们还能不管。”刘健可是她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家里事情多,大人们都下地,就刘志英在家看着几个孩子,感情深的很。

  高峰嘴里安抚着她,心里却想着人家这才做的对呢,虽然说他的确能帮上忙,但是也得费不少力气,还得搭上几个人情,如果就这样让他白帮忙,高峰觉得自己会帮但是却不会像现在这么尽力。但现在东西收了,少不得要多费点儿心思。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别人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可是人家嫂子给添的嫁妆,不过就是娘家人有钱罢了,没见他媳妇的嫁妆里面手表家具都全着,还有自行车是早就买好了的,压箱底还有好几百块钱。

  而且高峰也能回去堵家里人的嘴,高家亲戚也不少,如果都找他帮这个忙,他怎么办。这种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要不然上面的人也会有意见了。

  因为高琴的知情识趣,高峰的行动力倒是很快,为这还搭进去两盒烟,倒是能弄个学徒工的位置,也能换成城镇户口,只是能不能转成正式工就得看他自己了,再说矿上的活儿本身也比较累,才十六岁的孩子到底是有些辛苦。高峰盘算着过个半年就给他换个轻省的职位,只是这些都使有变数的。毕竟比他权力大的人多了去了。

  刘大伯娘也是才听说老大家的有这个想法的,当时那收音机买回来连老头子都惊讶不已,后来知道她有这个想法,老头子不发表意见,她倒是很支持,现在听刘志英这么说连忙问道:“要多少钱?”

  “高峰说最起码也得三百块,”怕她娘误会这钱是高峰拿的,刘志英连忙说道:“这还是看高峰的面子,他前前后后搭进去好几盒烟了。他还说等事情成了请人去家里吃顿饭,到时候也好照顾照顾咱们大健。”

  三百块钱的确不少,但是能去当工人还能换个城镇户口的确挺值,刘大伯娘不用想也知道女婿一定是出了大力了,不过还是忍不住逗着女儿道:“到底是结婚的人了,现在都知道帮着人说话了。你这么着我也就放心了,总担心你这大咧咧的性子。”

  刘志英被她娘说的面红耳赤的,尴尬的说道:“怎么样家里能凑出这些钱不,要是不能我那钱现在也花不到,可以”还没说完就被刘大伯娘打断了。

  “才说你长了个心眼儿,现在就又昏头了,你已经嫁人了,哪能总想着补贴娘家,这事儿是家里的事儿不用你操心,好好的把你的日子过好就行了。”刘大伯娘到不担心这点儿钱。

  三百块钱不少,但是家里也不至于拿不出来。刘志强孝顺每年都要给孝敬钱,这钱她没动过一直给他攒着呢,也有小两千块钱了。这次刘志英出嫁从里面拿了一百,加上刘志强给的三百,再加上他们老两口攒的一百,给了她五百块钱的嫁妆钱。

  大健是长孙,她就偏心一次给出一百块钱,老大家那里二百块钱一定是拿得出来的。强子那里的钱少了二百,但是他们老两口都还干的动,以后花钱的地方也少了,这二百块钱的亏空这一两年一定能还得上。

  好好招待了女儿,又说了不少的贴心话,刘大伯娘这才把两口子送走了。因为他们今天要直接回高家,刘大伯娘还把家里剩下的生猪肉和炸的丸子都给装了一些让他们带回去。

  等到把人都打发走了,她才把高琴叫屋里把这事儿说了,高琴听说以后脸上就是一阵狂喜,这时候的城镇户口那不是一般的吃香,虽然说三百块钱让人十分肉疼,但是她还是觉得值。老大有了出息下面就能拉拔几个小的。二小子还小,妞妞学习成绩好,没准儿能跟她姑一样考上大学当个城里人呢。

  不过上次买那个收音机就花了不少钱了,再加上这次的三百,高琴这几年攒下来的钱一点儿都剩不下了,她有些纠结实在是不行就去娘家那边借一点儿,不管怎么着也不能毁了孩子的前途,或者去志强兄弟那借,他一定有,就怕公婆生气。

  王琴心里百转千回,就听刘大伯娘说:“我给你出一百,剩下的二百你自己凑去,再多了我也没了,也不能都给了你。”老二、老三家的孩子也都长起来了,以后都得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