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第80节(2 / 2)


  东西既然看完了,方冀南给了冯妙一个询问的眼色,冯妙便说他们先告辞了。

  吴老板一听,忙喊小刘:“把我给冯研究员准备那茶叶和点心拿来。”然后冲冯妙笑道,“劳驾您一趟,一点小心意。”

  冯妙:“您别麻烦了,拿来我也不要。”

  吴老板:“不是,您好歹让我结交一下……”

  冯妙道:“织绣类的东西本来就冷门,您又不可能天天找我看,再说今天你是托了我同事的面子,我就当跟我爱人来溜达散散心了,所以就别客气了。要是再有下回,我有时间能帮您也就举手之劳,没时间帮您也不怪我。”

  一边说,方冀南一边就随手揽着她后背走出去了,吴老板送出店外,看着俩人手拉手悠闲地离开,心说他没预料错,高人果然不是那么好结交的。

  星期天,琉璃厂游客比往常多了些,两人反正也闲来无事,就继续在琉璃厂逛了一圈。地摊上偶尔也有荷包、香囊、团扇之类的小件刺绣东西,方冀南不懂,冯妙便也只是看看,两人逛了一圈倒是买了两样零食点心,打道回府。

  几天之后,吴老板再次联系上冯妙,说卖给他明代蟒服的那个人提出想见见她,当面表达一下感谢。

  冯妙觉得这人有些莫名其妙,再说她确实也没那么多工夫,就拒绝了。

  隔天下午,冯妙下班后推着自行车走出大门,一个警卫叫住了她,对她说门口有个人在等她。

  “那边,”警卫小伙指着不远处坐在路边的一个男人说,“半个小时前他来说要找冯妙冯研究员,我问他是您什么人,他又说不清楚,只说是熟人,我们就说这里是工作的地方,不能随便找人,他就一直坐在那儿等,刚才有下班的同事经过,他还跟人家打听谁是冯研究员。”

  “您认识的吗?”警卫小伙问。

  “没见过。”冯妙笑道,“没关系,谢谢你们啊,我过去问问他。”

  警卫小伙还担心了一下:“用不用我陪您过去?”

  “没事儿,就离你们这么近。”冯妙笑道,便把自行车先停在一边,走过去看看确实不认识,刚想问问,对方已经先开口问道:“同志你好,请问你认识冯妙冯研究员吗?”

  冯妙打量了一下他,外地口音,打扮普通,看起来也就四十岁上,冯妙就笑道:“我就是,请问您是要找我吗?”

  “对,你好你好,”那人一听,赶紧站起来冲她弯腰点了下头,自己介绍道,“我就是卖给吴老板明代蟒服的那个人,我听说您很忙,您工作的地方也不能随便进,我就在这里等您。”

  “是你呀,”冯妙顿了顿,笑道,“咱们也不认识,我只是帮吴老板看个东西,要说帮忙也是帮他,你到底要见我干什么呀?”

  作者有话说:

  看到有读者讨论女主性格,我在做这个人物设定时是这么想的,她幼年由姑姑带进宫,想的是平安活命,去的是技术后勤单位尚功局,后来不高不低做到了六品司制,所以在我设想中,她应该是一个比较低调内敛的“技术人才”,靠一份韧性和手艺安身立命。宫里跟宫里还不相同,女主原本也不应该是一个手腕高超、心计过人、八面玲珑的人物,如果她是这样一个人,她也不适合在司制房绣花,可以像许多古言女主那样,去后宫、去御前宫斗出头了。

  上一世如此,她今生才能埋头学术和手艺,才会随遇而安并且努力活着。

  或者说,她在我心中,就是要带着几分“技术宅”属性。

  第86章 缂丝团扇

  冯妙这么一问, 那人便显得有些局促起来。

  “我、我就是想当面谢谢您,您不知道,我原本都没打算那个衣服能卖那么多钱, 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哪朝哪代的,反正是家里不知啥时候的老东西,您看我就是个小学文化,我也不认识,看它绣着个龙, 绣得挺好的, 我就寻思应该能值点钱。”

  “我叫钟继顺,我当过兵, 吴老板这边是我战友给牵的线,我这不是急用钱吗, 我听说买卖古董价格都很虚,寻思总得讨价还价吧, 我寻思要五千, 他能给我两千三千, 我也能给我老婆先看上病了。结果因为您一句话,吴老板一分钱都没砍, 五千块钱都已经点给我了,我、我就能给我老婆治病了。”中年男人局促地搓了搓手笑道。

  “噢, 这样啊,”冯妙笑道,“这真没什么要谢的,它确实就是个明代蟒服, 我也不是为了帮你才这么说, 您用不着再专门跑来谢我。你媳妇什么病啊, 好些了吧?”

  “肚子里长了个东西,医生说开刀能治,能治好的,已经住上院了。” 钟继顺说道,“您不知道,您说我人到中年,家里五个孩子,老婆要是没了,您说上有老下有小这日子还怎么过呀,再说她跟了我一辈子,就是摔锅卖铁,再怎么着我也得给她治病吧。”

  “那就好。”冯妙心说也算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了,她笑道,“不用谢我,你要是没别的事儿,就先回去照顾你老婆吧,祝她早日康复。钟大哥你看起来就是好人,对老婆好,你家大嫂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我其实来找您,也还有个想法。”钟继顺一直局促地搓着手道,“我知道您是有大本事的人,吴老板也这么说的,他说东西经过您长眼,那就错不了,他再出手都好卖,您看我呢也真是遇到难处了,我老婆得住两个月的院,还不知得多少钱呢,所以我就寻思着,家里还有些老旧东西,您算发发善心,看在我急着给老婆治病的份上,您帮我看看,能卖点钱我也减少一点困难。”

  “你可以拿给吴老板啊。”冯妙笑道。

  钟继顺说:“我寻思您看得最准,而且您人这么好,您先看过了,肯定不会让我吃亏。”

  冯妙笑笑,明白他的那种心理,就是个很地道的农民人,当过兵还识字,比一般农村人要多点见识的,但是也有底层老百姓常有的精明劲儿。

  那件明代蟒服他要了五千,经过冯妙认定之后,吴老板就痛痛快快给了他五千,那么他大概就会想,是不是要的少了,卖的便宜了,是不是能值更多的钱。

  普通人很正常的一种精明,也可以说是有心眼儿。

  古董这个行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吴老板收了他那件明代蟒服,自然是要赚钱的,转手卖个万儿八千那是正常范围,冯妙对这些行情当真不太了解,她也没去关注过,但是这件蟒服确实就是一件明代赐服,它并不是一件天价的东西。

  冯妙回来后跟张希运聊过,张希运多少知道一点,古董店收的话,这个价格就算公道了,当然如果他不急用钱,留在手里慢慢卖,遇上合适的藏家,卖的更多那也理所当然。

  于是冯妙笑道:“你要是相信我,我也了解了一下,那件蟒服五千块钱可以说是公道了。既然你说给你老婆治病,能帮我就帮你,你要是还有什么东西想卖的话,拿来我给你看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咱们有话先说在前头,我不是什么专家研究员,我现在只是个考古系的研究生,我也不能给你保证我就看得准。”

  “我听吴老板说了,”钟继顺道,“我懂,研究生比大学生还高,我不信您信谁呀,您行好发善心愿意帮我,旁人我还不敢信呢。”

  “那你想让我看什么东西?”冯妙问。

  “已经拍电报给老家了,我让他们把家里的老物件都好好翻找翻找,这两天就该寄来了。”钟继顺说。

  冯妙:“……”

  “您不知道,我们祖上吧,听说以前也是发达过的,后来家道败落,一代代能值钱的、能卖的早就败光了,金银财宝、古董字画那些但凡看起来值点钱的东西哪还给他剩下,能有的就是阁楼里一些用不着的老物件,我看针线活也不少,经年累月的,那个蟒袍我早几年扒拉出来的,觉得祖上的东西可以留个纪念,这次逼于无奈才带来变卖。”

  “那行,等你寄来了,我帮你看看。”冯妙道。便叫他先回去照顾病人。

  足足一个星期之后钟继顺说的东西才寄到,冯妙想着一人为私、二人为公,除了钟继顺自己,总还应该有个第三方在场,就建议他依旧拿去珍古斋,地方也合适,大家一起看。

  钟继顺背来那么大一包东西,还真是些老物件,冯妙和吴老板都在场,一样样拿出来看,多数都是些民俗物品,布艺刺绣之类的占了一多半。

  就像他自己说的,原本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真有金银财宝也就不会束之高阁,丢到阁楼里一丢几十、几百年,只是这些东西年代久了,有的确实毫无收藏价值,有的本身也值一些钱。

  其中一套晚清的缎面刺绣嫁衣,保存完好,刺绣也还算精致,看样子是家族哪一代老祖宗穿过的,没准就穿着这件嫁衣嫁进来,繁衍了这么一代代人,在冯妙见证下吴老板给了八百块钱。其他一些香囊、荷包、生肖布偶、刺绣钱褡子之类的就不值多少钱了,好几样一起给凑个整,算两百块。

  钟继顺又收入了一千块钱,卖的也不是家中房屋家产,而是原本觉得堆在阁楼落灰没用的东西,钟继顺还是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