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4节(2 / 2)


  靳木桐微微一咳:“要不……我坐到最边上去吧?”

  邹海宁这才不情不愿的站起来,一步三回头的挪到了最边上。

  如果真的让靳木桐坐到那边去,估计导演也是不乐意的,两个美女坐一起,那多浪费资源啊。

  嗷,这个祁珩,简直太可恶了!抢了他的宝座!

  邹海宁愤愤不平的想到。

  祁珩坐下来,看向靳木桐:“木桐我们又见面了。”

  靳木桐却有些担忧的看看他略显苍白的脸色:“祁珩,你真的没关系吗?你的脸色看上去似乎不太好。”

  祁珩摇摇头:“我没事,谢谢关心,我挺好的。”

  靳木桐见他说没事,便也不再多问,只是觉得他如今的状态倒有点像当初刚入画时见到祁修那样的状态。

  这时,导播开始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和普通的综艺节目一样的是,会先录制现场观众的反应,之后再进入正式内容的录制。

  现场的观众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和之前一期不同的是,这一期的观众大多数是花钱找黄牛带进来看现场的,上一期的观众甚至是节目组花钱请来的,这也是因为《民间的宝藏》的热播,引得现场票也水涨船高。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导播引导,现场观众的情绪一上来就非常高涨。

  主持人迟兴走上台。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第二期的《民间的宝藏》,咱们上一期四位嘉宾都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述,获得最高票数的是靳木桐,不知道第二期大家的表现如何呢?哇,我真的很期待,我现在手上拿着第二期的古董名单,也是相当精彩哦!”

  第167章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主持人请上了第一组的第一位持宝人。

  第一个持宝人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婆,端了个高足平底大瓷碗上来。

  她颤颤巍巍的,看得迟兴都有些担心,生怕将这瓷碗给摔碎了。

  “阿婆,你这瓷碗有点意思,看样子有些年代了,你能讲讲吗?”

  阿婆说道:“这东西绝对是老东西,这是我家里传下来的,不过一直当果盘用的,我外婆在世的时候就再用,听说也是她小时候家里就有的东西了。我看电视觉得这节目有点意思,便也来看看我这盘子有什么来历没有,有人说我这特别像祭祀用的供器,我怕拿来当果盘对祖宗不敬。”

  老婆婆虽然上了年纪,不过耳聪目明,口齿清晰。

  嘉宾们纷纷上台看了看。

  这瓷盘的画工非常细致,盘面画着一群嬉戏玩耍的孩子,其中两个孩子手中捧着寿桃,寓意吉祥。

  邹海宁小声问靳木桐:“这东西你觉得怎么样?”

  靳木桐仔细看了看,这东西还算不错,虽然釉色有些粗糙,可釉下气泡来看,应该是清晚期的民窑,应该也是开门货,只是这种器物存世量较大,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她点点头:“东西还不错的。”

  邹海宁眼前一亮:“有什么来历不成?”

  靳木桐轻轻摇头:“这我就看不出来了。”

  迟兴眼尖,看见邹海宁取经便无情戳破:“海宁,你这考试还带作弊的也啊?不许交头接耳。”

  现场的观众都被逗乐了,哈哈大笑。

  嘉宾们都看完之后,给出了四张待定票。

  --

  迟兴cue任嘉瑜:“你觉得这个瓷盘如何?”

  任嘉瑜开口:“这盘子还不错,看上去有点清中后期的意思。我觉得是开门货,不过因为暂时想不到它的故事,所以给了待定票。”

  到了专家点评的环节,让众人惊喜的是,今天专家们不再躲在屏幕里,而是直接被请到了现场。

  而且三位专家变成了四位,第四位便是靳木桐的师父纪松柏。

  听说故宫的专家也来了,老婆婆乐得眼睛都迷城一条缝。

  靳木桐也觉得有些意外,师父他老人家不是不喜欢参加这种节目的么,怎么也亲自来现场了,还不告诉她一声。--

  不过师父好歹也是《民间的宝藏》的艺术顾问,来现场成为专家团一员也是情理之中的。

  纪松柏在台上看向嘉宾席的木桐,冲台下轻轻挥手示意,其实是在冲徒弟挥手。

  靳木桐心中一凛,有师父在,今天可得打起精神,难得师徒同台,可不能给师父丢人了。

  迟兴问纪松柏:“纪教授,你觉得这件器物是祭器吗?”

  纪松柏笑道:“这是一件清同治时期的三多红彩瓷

  盘,是开门货。”

  迟兴赶紧说道:“老婆婆,恭喜你呀,这是个真东西呢!”

  老婆婆笑得脸上褶子都堆在一起:“我都说了,是家用的老东西了,不过我倒是真没想到,这的确是真的。”

  纪松柏又说道:“这件器物并不是祭器,是同治时期的民窑,属于常见的款式,许多人家家里都在用的那种,不过这也不是果盘,这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拿来专门装肘子的,我们将这种器型叫做肘子盘。”

  老婆婆微微一愣,也笑了:“没想到竟然还是个装菜的盘子,我拿来装水果,祖宗们也自然不会怪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