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表姑娘不想攀高枝第86节(2 / 2)


  琢磨了会儿,她安慰孩子们说:“无论是走是留,肯定都会安置好你们的,所以不要担心,你们既不会成为流民,也不会成为小乞儿!”

  “真的?”

  “当然是真的,姐姐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她虽不是主事的官员,可有谢景明在,就绝对不会大批流民出现。

  但她觉得,还是和谢景明说一声的好,一天的功夫,堰塞湖的险情就传得沸沸扬扬,看来官府并未隐瞒堰塞湖的情况,不过闹得人心惶惶的,也不是好兆头。

  滦州城的积水更严重,她和萱草两个人相互搀扶着,好容易才找到谢景明的军帐。

  却是不在。

  水流加上暴雨,堰塞湖的水位迅速上涨,边防军、差役,还有当地征调的河工,都去山上挖分洪渠了。

  工部治水的官吏说,堵塞河流的都是山体崩塌的碎石泥土,远远不如人工筑建的堤坝坚固,随时有崩溃的可能,需要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监测水位。

  可想而知,这些监测水位的人,也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最后是边防军承担了这项任务。

  “一共一百二十人,王爷选的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都立了生死状。王爷在前头和他们说话,为什么一定是我们的人去?”那文书说不下去了。

  一百二十名士兵如钢浇铁铸般站在雨中,雨点迷蒙了天地,他们手里的鸣镝在雨幕中泛着光。

  谢景明站在他们面前,没有撑伞,没有穿蓑衣。

  “打仗是为了我们身后这片土地,监测水位也是为了我们身后这片土地,如果有人觉得不值,现在是你最后的机会,等上了山想再下来,就是逃兵。”

  没有人出声,更没有人退缩。

  “一百二十个,你们的面孔我都记下了,我亲自送你们上去,也希望亲自迎你们下来。”他深深吸了口气,“出发!”

  他伸手抹了把脸,第一个走向堰塞湖。

  身后的队伍在沉寂中迈开步伐,军靴踩在雨地中,溅起的雨水开出一朵朵小花。

  顾春和躲在树后,没有上前,更不敢喊他,她怕自己一张口就会哭出声来。

  她看见谢景明在哭。

  第94章

  “王爷很爱他的兵。”一直沉默的萱草突然说道, “他不是不把士兵不当人看的将军,更不是白填人命换取功劳的人!”

  “我知道。”顾春和的声音在发抖,“人们对他有太多的误解, 他既不暴戾,也不嗜血, 他很好,很好很好……”

  这个人,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亲手送他的兵踏上这条险之又险的路?

  雨点不停歇地飘洒着,打在脸上, 淌下来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很好地掩饰了人的悲痛。

  顾春和深深吸了口气, 和萱草两人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大帐。她原想找个认识的王府主事,却在这里看到了父亲。

  顾庭云也是刚到,同样很惊讶,“你怎么在这里?”

  “我有点事找王爷。”顾春和把孩子们的话转述一遍,“灾民们很惶恐,如果要撤离, 我觉得还是要和他们说清楚, 尽量稳定他们的情绪。”

  顾庭云深以为然,“你考虑得很是,与其不明不白让老百姓们瞎猜, 民心浮动, 流言四起, 不如好好和他们解释清楚。”

  “我来也为问问王爷的意思, 回去好安安那些灾民的心。看现在的情况, 多半要撤离,就是不知道官差们有没有制定应对之法。”

  雨越下越大,天黑得锅底似的,顾庭云看看天,劝女儿赶紧回去,“这里太危险,没事你少来,王爷身边好多人了,你来了也帮不上忙,王爷还得分出人照顾你,添乱。往后见面机会有的是。”

  “爹!”顾春和脸皮微烫,“我才不是因为想见他才来,我有正经事!”

  “行行,你的正经事,老父亲代为转达,赶紧走,天黑了路上更难走。”顾庭云连哄带赶,好歹把女儿送出城。

  他预料的没错,谢景明的确准备下撤离的命令,但堰塞湖威胁的不止是灾民,还有下游和低洼之处的乡镇,波及的范围太大。故土难离,莫说这些人愿不愿意走,就是走,也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容纳他们。

  更没有多余的赈济粮啊!

  处置不好,就会凭空再多出数万流民,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便有人劝谢景明再等等看——已在周边州县大量招募青壮年劳力,只要分流渠早日挖成,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考虑再三,谢景明圈了几处最危险的地方,让这部分人先往高处撤离。

  “粥棚从一日两顿改为一日一顿,”他吩咐下头的官员,“不要让他们吃饱,也不要让他们饿着,明白了?”

  “是。”

  “顾先生有条建议挺好,让灾民自己选若干个德高望重的族长乡绅,有问题让他们从中斡旋,不要直接和灾民们起冲突。我知道你们有些人,素来吆五喝六的把灾民们当乞丐,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是我大周的子民,不是大周的累赘,明白了?”

  官员们唯唯是诺,有几人头低得更深。

  “下去罢。”谢景明疲惫地揉揉眉心,接连几日连轴转,饶是铁打的身体也有点熬不住了。

  帐内清静下来,少倾,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许远挑帘走进来,犹豫了下,转身蹑手蹑手地往回走。

  “什么事?”身后突然传来郎主的声音。

  许远答道:“我哥那边传信,沿海也有收鱼鳔胶的,人员很杂,查了很久也没有查出后面的头头。那些胶最后全出了海,推测应是流入海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