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章(2 / 2)

  冯生听说事情经过,跪地致谢,泪珠盈盈。不久后,十四娘跟冯生说:“如果不是受情所累,哪有这许多烦恼?相公被捕时,贱妾奔走于亲戚之间,无一人肯出手相助。个中酸楚,不堪提起。如今我看透红尘,已为相公另觅良配,就此分别吧。”

  冯生闻言,伤心落泪,说道:“如果娘子忍心离去,那我只有长跪不起。”果真跪倒在地,出言挽留。十四娘见状叹息,只得作罢。夜晚安排禄儿侍寝,冯生拒绝不纳。早晨起来,见十四娘容颜衰退,又过月余,愈发衰老,半年之后,十四娘皮肤干枯,又黑又丑,冯生痴情不改,并不因此变心。

  十四娘再次告别,说道:“相公自有佳偶,留我这老婆子在身边干什么?”冯生不听,只是哭泣。一个月后,十四娘突染疾病,不吃不喝,卧床不起,冯生求医问卜,俱不见效,最终,十四娘因病去世,冯生悲伤欲绝。替妻子料理丧事。数日后,婢女亦离去。

  冯生孤独无依,于是聘娶禄儿为妻,一年后生下一子,然而田地歉收,生活窘迫。夫妻两无计可施,相对忧愁。冯生忽然想起:墙角那尊瓦翁,以前常看见十四娘往里投钱,不知还在不在。走近角落一看,地下杂物堆积,豆盆盐罐罗列,也不知瓦瓮放在哪里。挨个找寻,好不容易发现,用筷子一插,坚硬难以下手,用力摔碎,金钱流出,多不胜数。

  自此后,冯生家境富裕,后来老仆前往太华山,偶遇十四娘,骑一头青骡,婢女跨一匹劣马,跟随左右。十四娘问道:“相公身体平安吗?你回去告诉他,我已名列仙籍,不用再思念。”语毕,消失不见。

  第一百五十九回 白莲教

  白莲教某教徒,山西人,忘其姓名,可能是徐鸿儒弟子。擅长左道之术,借此迷惑百姓。众人羡慕其道术,纷纷拜入门下。

  一日,某人外出,在大堂中放一瓷盆,外面用另一瓷盆覆盖。嘱咐弟子看守,告诫说:“千万别打开瓷盆。”某人去后,弟子好奇心起,偷偷打开瓷盆观看,只见小盆内贮满清水,水上一叶扁舟,由茅草编制,帆桨具备。用手指轻轻拨弄,草船颠覆,弟子大惊,急忙扶正摆好,仍用大盆遮盖。

  俄尔某人归来,怒责道:“为何违抗师命?”弟子道:“绝无此事。”某人道:“适才泛舟海中,坐船忽然侧翻,还敢撒谎?”

  又一晚,某人在大堂上燃烧巨烛,吩咐弟子“用心守护,切莫让大风吹灭烛火。”言毕离去,至二更时分,师父仍然未归,弟子倦极而困,醒来之时,烛火熄灭,急忙重新点燃,继而某人返回,再次责骂弟子。弟子辩白道:“我一夜未睡,烛火怎会扑灭?”某人怒道:“适才我摸黑走了十多里路,还敢狡辩?”弟子大骇。

  似这等奇事,多不胜数。

  后来某人爱妾与弟子私通,师父察觉后,隐忍不发,只是吩咐弟子前去喂猪,弟子刚入猪圈,立马变成一头猪。某人叫来屠夫,将猪宰杀,卖肉赚钱。弟子之父因儿子久无音讯,上门询问,某人随口撒谎:“他好久没来过了。”老父亲四处探访,一无所获。某同门弟子暗中泄露真相,老父亲又悲又怒,随即告官。

  县令闻说此事,担心某人本领高强,不敢单独抓捕,禀奏上司,请他派一千名士兵包围府邸,将凶手一家妻小悉数擒拿。关于囚笼之中,押解赴京。

  途中经过太行山,山中跑出一名巨人,大树那么高,眼如海碗,口似血盆,牙齿一尺多长。众士兵愕然呆立,不敢前行。某人道:“此乃妖怪,我妻子能够对付。”众士兵听从建议,放脱妻子,妻子手持长矛,上前与巨人拼斗,巨人大怒,一口将她吸入肚中。众人愈发骇然,某人道:“不怕,妻子虽然死了,我儿子还在,让他上场。”众人解开儿子束缚,一番搏斗,仍然不敌巨人,又被一口吞落。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某人一边哭泣,一边发怒,说道:“妖怪既杀我妻,又杀我儿,情何以堪。非洒家亲自上场不可。”众人将他放出囚笼,赠予兵器,请他努力建功。巨人怒气冲冲杀到,两相格斗多时,巨人一把将某人抓在手心,甩了甩脖子,一口吞咽,从容离去。

  第一百六十章 双灯

  魏运旺,益都县盆泉人,祖上为世家大族。后来家道中落,贫穷无力就读。二十多岁时,辍学在家,跟随岳父做买卖,卖酒营生。

  一晚,魏运旺独卧酒楼之上,忽听得楼下踢踏之声,似乎有人逼近,一惊而起,凝神倾听。声音越来越近,沿着楼梯而上,每一步踏出,均轰轰作响。不久后,两名丫鬟手挑灯笼,来到床下。后面跟着一名年少书生,引着一名女郎上前,近床微笑。

  魏运旺大为奇怪,转念一想,便即恍然:眼前这帮人,定是狐妖。想到此处,不由得毛发直竖,低头不敢张望。

  书生笑道:“公子不用猜疑,舍妹与你有缘,特来相会。如不嫌弃,就让她陪伴左右。”魏运旺抬眼打量书生,只见他身着貂裘,光彩炫目,不免自惭形秽,彷徨不知如何对答。书生率领婢女,挑灯离去,说道:“春宵一刻值千金,公子自便,在下告辞。”

  魏运旺细细审视女郎,楚楚可怜,美若天仙,心中甚喜。然而彼此贫富悬殊,惭愧之下,竟然不敢搭讪。女郎笑道:“公子看来不像书呆子,何以身上反有迂腐之气?”言语间走近棉被,钻入床上,探手入魏某怀中取暖。魏运旺展颜而笑,伸手去扯女郎裤子,两相狎昵。

  次日天明,两名丫鬟来接女郎回去,临走之时,定下约会。到了晚上,女郎果然前来,笑道:“公子福分不浅,不花一文钱,得此佳妇,夜夜自投怀抱。”魏运旺眼见店内无人,心中甚喜,摆酒宴饮,两人猜枚为乐,女子十有九赢。于是笑道:“不如由我收藏枚子,公子来猜,猜中则胜,反之则负。若是由我一直猜下去,公子是没有机会赢的。”魏运旺如其所言,两人通宵游戏,极尽欢乐。

  继而天色不早,两人上床安歇,女郎说道:“昨晚入睡,被子干涩湿冷,令人难以忍耐。”口中呼唤婢女:“送套新棉被来。”不大会,被套送到,铺展开来,锦绣刺花,绵软清香,闻之欲醉。两人相拥而眠,香气不散,此情此景,不啻于温柔福地。

  自此以后,两人夜夜欢好,习以为常。

  半年后,魏运旺回乡探亲,月圆之夜,与妻子在床边闲话家常,忽然瞧见女郎坐于墙头,轻轻向自己招手。魏运旺走近墙边,女子伸手相拉,两人翻.墙而出。女子执手叮咛,说道:“自今以后,当与公子永别。请送我一程,不枉夫妻间半年恩爱。”

  魏运旺吃惊不小,问道:“怎么回事?”

  女郎道:“姻缘自有定数,你我缘分已尽,无须多言。”说话间来到村外,两名婢女挑灯相候路边,一行人登上南边高山。女子与魏某话别,百般挽留不住,毅然离去。

  魏某伫立彷徨,抬头凝望,只见双灯闪烁,忽明忽灭,终于在远方消失,再也看不清楚,怏怏不乐,怅然而返。

  是夜,山头灯火不灭,一村百姓尽皆瞧见。

  第一百六十一章 蹇偿债

  李著明,为人慷慨,乐善好施。同乡王卓,以佣人身份居住李府,此人自幼游手好闲,性情懒惰,不善操持农活,家境贫困。然而小有技能,常替李府干些杂活,赏赐丰厚。每逢家中断炊,则向东家借粮,李著明有求必应,一借就是数斗米。

  这一日,王卓跟李著明说:“小人日受老爷资助,一家三四口得以存活。但长此以往,终非善策。请主人借我一石绿豆作本,凭此经商。”李著明欣然答应,当即授予绿豆,王卓致谢离去。

  转眼一年过去,王卓并未偿还借款,李著明好奇心起,询问究竟,这才得知:绿豆资本早已花光。李著明怜其贫穷,也不追债。

  三年之后,李著明在寺庙读书,梦见王卓前来,说道:“小人尚拖欠老爷一石绿豆,如今特来偿还。”李著明安慰道:“罢了。如果真要斤斤计较,平日所借钱粮,是怎么也算不清的。”

  王卓闻言叹息,说道:“话是不错。但为人只要少有作为,那么受人千金,亦可不报。相反,无功而受禄,纵使升斗之利,也不能收取,何况更多?”言毕离去,李著明却是愈发疑惑,实不知王卓话中含义。

  继而家人来报:母驴夜晚产子,体态修伟。

  李著明恍然醒悟,寻思:“莫非王卓托身为驴,前来报恩?”数日后归家,至马厩中看望小驴,口中呼唤王卓名字,小驴应声上前,挨挨擦擦,态度亲昵。

  自此后,李著明便以王卓之名称呼毛驴,这一日骑驴前往青州,衡王府管家乍见毛驴,十分喜欢,高价欲买,商议未定,李著明因家中有事,亟不可待,买卖还没谈成,匆匆告辞。

  又过一年,毛驴与雄马同槽进食,被公马所咬,胫骨折断,不可治疗。恰好某牛医入府拜访,见此情状,说道:“请老爷将毛驴交给小人,回去后朝夕疗养,数月之后,也许能够痊愈。届时卖驴换钱,利润平分。”李著明如他所愿,一口答允。

  数月之后,牛医售驴,得利一千八百铜钱,取出一半献给李老爷。李著明收下铜板,忽然顿悟:九百枚铜钱,不正好是一石绿豆价格吗?

  噫!前世欠债,来世偿还,此事足以为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