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章(2 / 2)


  因此裴六也没用兄长开口,略一沉吟,便随手一指那几个护卫道:“王兆,耿江,你们两个留下。”

  被留下的两人,王兆二十郎当岁,瘦些,一张自来笑的脸;耿江看着三十往上了,稍显粗壮,也不知是不情愿留下还是怎的,表情僵硬,看起来倒更像个教头模样。送走裴六和时宗玉一行人,姜采青便叫人给王兆、耿江安置了住处,每人送去两套衣裳鞋袜,嘱咐长兴好生待着两位教头,并按家中管事给他两个发月银。西跨院宽敞少障碍,便给护院们做训练的地方。

  ******************

  发落曹管家的事情,在这宅院里震动不小。周姨娘私下里几次抱怨说,发落曹管家容易,可他留下的差事谁来做?偌大宅子里事情可不少,管事毕竟不是随便谁都行的,眼下这家里头还真没合适的人。

  少了张屠夫,也不能带毛吃猪肉啊,姜采青琢磨着,眼下一时也没有妥当的人,总不能随便安一个是吧?自个儿的家,还得自个儿管着更放心,外头的事就多叫长兴去应付,好叫他历练历练,家里的杂务她先带着花罗和翠绮打理,希望这两个丫头里面能培养个得用的管家娘子。

  要说翠绮的性子倒干脆爽利,却比不上花罗稳重细心。她也只是这么设想着,只叫外院的仆役、小厮们先听长兴管着,另换了个可用的账房。

  裴三他们走后,姜采青便一直琢磨裴六临走说的话,裴六的想法跟她竟是不谋而合,她心下暗暗打算着,要怎样处理后院这些个美丽的女人——都是张官人撇下的妾,姜采青总是觉着,她如今既然接管了张家这万贯家业,便有义务把张家的妾室安置好,也包括那秋棠。

  当然这事不是一句话就能打发的,总得有个章程。眼下这大宅院看着平静安闲,平静的水面下却少不了波动,周姨娘的事,棠姨娘的事……少不得一样样都处置了。

  再有眼前一件要紧事,随着春耕春种开始,总得要些投入,张家那账面上现银可不多了。话说拜裴三所赐,张家丧事过后,账面的现银本就没剩下几个,这几个月好歹有秋后的一部分田地出息,布帛铺子赚钱多,占用的流通银子也多,那米铺就没赚几个钱,过年加之春耕,便用的七七八八了。

  她之前分派翠绮整理库房,找出来一尊金佛和一套银的碗盏酒具、一个赤金瑞兽熏炉;几件插屏、梅瓶之类摆设物件,擦洗干净了十分精美,估摸着弄到现代能拍出天价的,也不知怎么就堆在里头落灰。竟还翻出一箱子大毛衣服,虫蛀鼠咬都不能穿了,姜采青叫直接扔掉算了,柳妈妈却要了回去,说拣拣看看再扔。

  书画之类姜采青特意去看了,并没有名画古物,有些书倒也少见,便叫人晾晒了送到书房收着。那布匹果然都有些朽得不结实了,汝窑的瓷器好生收着,竟还有一包包衣服被褥,老鼠咬了的,直接扔掉吧。真不知这库房怎么弄的,若不是当时主人太邋遢随意,便该是有些故事的了。

  除此之外,竟然还清理出好十几个空的箱子。听柳妈妈说,这张家的□□父当年官至知府,致仕后回乡养老,车马相连,金银细软,奴仆护卫,当时何等的富贵气派?张家从他们□□父那一辈以来,便一代不如一代,根本是坐吃山空,这两间杂乱的库房,还有那些木料上好的空箱子,大约就是佐证了吧。

  姜采青多少有点失望,她本来还幻想着翻开发霉的破烂东西,发现满箱子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呢。翠绮却对劳动成果十分满意,喜滋滋跟着被姜采青打发来的周姨娘,去一一登记造册了。

  民生头一件,这一大家子哪天能缺了银子?姜采青深以为,生在任何世道,钱没有嫌多的。为她自己考虑,似乎不该再这样坐吃山空下去。这是古代,作为一个女子,做官是没指望了,想过舒坦日子唯有多多赚钱。

  眼下这张家,若是继续求田问舍,继续经营扩大田产,她却并不擅长,想来想去,她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她擅长的,只是两间铺子过问得多了,倒让她琢磨出一个商机来。

  第36章 掣肘

  棉布。

  姜采青跟布帛铺的樊掌柜说起棉布的时候,樊掌柜只说卖棉布挣钱少。张家的布帛铺子里主要经营的丝织品,毫州轻纱越州的寺绫,全国各地来的丝绸锦缎,按现代行话说叫走的高端路线。

  像棉布当然也有,却不是挣钱的主项,富贵人家穿绫罗,百姓们才穿这些棉麻葛布,大约因为主妇们都会织布吧,小农经济使然,自家就能织的布,谁还花钱来买?因此销量就很少了。然而棉花传入中原之后,在这偏北方地区已经种植开来,当地女子织的细棉布是极好的,便会有行商来收购,再贩运到全国各地去。

  让外地行商来赚钱,她为什么不坐地收购?比那些行商应该有优势。对普通百姓来讲,这年代麻布还算是主流衣料,麻布轻柔透气,然而产量低且保暖性不佳,如今在当地棉布已经逐渐取代了麻布,放眼全国麻布终究要被棉布淘汰的,天时地利,销路反正不愁,经营得好了,也做个垄断企业岂不是好?

  姜采青心里打定了主意,便发了话下去,叫樊掌柜按市价大量收购棉布。樊掌柜看起来疑虑重重,也担心铺子里流通的银子不足,架不住姜采青做了决定,便也没敢再反驳。

  在姜采青心里头,这路子自然是对的,没想到话刚说出去,后院就有人急了。

  隔日午后,姜采青小睡之后才起身,周姨娘就急急找了来,开门见山问道:“青娘,我听说你叫布帛铺的樊掌柜坐地收买棉布,可是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姜采青随口道,“我叫他们去四乡里贴了告示,按市价大量收购细棉布。”

  “收那么多棉布做什么?你怎的也不跟我商量一声?”周姨娘埋怨道,“这样大事情,你也敢自作主张,铺子里棉布并不挣钱,你这样放开了收,且不说哪天卖的出去,这要占着多少银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