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章(2 / 2)

  姜采青停住了话头,她不想当着绛绢的面说她娘家人不好,可若从她娘家出嫁,即便她娘家人不阻拦闹腾,那点嫁妆怕也保不住的。她这么一提,绛绢却也意会,沉默了好一会子才说道:

  “这喜事也没什么好操办的。他父母反正也都不在了,奴婢家里又阻挠,办不办喜事都无所谓的。他跟奴婢商量了,说要带回他老家淮安去谋生。往后他可以采石、耕种,挣钱养家。奴婢是从小做惯了农活的,平日种菜、织布,也能卖几个柴米钱,日子不愁的。”绛绢低头道,“奴婢横竖也想过了,这一回,不论爹娘兄嫂怎么拦着,奴婢是铁了心跟他过日子。”

  姜采青听着点点头,听起来那王奂生像是个可靠的,想想何家那德行,远走高飞倒也是个好主意。她便笑着便叫绛绢:“既然是铁了心要嫁他,总归是不能叫你空着手走,你先去找那王奂生,我叫人把你的东西归整收拾好,约了时间叫他来接你吧。”

  “奴婢记得了。”绛绢深深一礼,低头退了出去。

  姜采青转身便吩咐人给绛绢准备些东西,按着她心里想的,总要给她带些有用的嫁妆走。

  绛绢既然改嫁王奂生,那些华而不实的金佃花钗、丝帛罗帕便算了吧,拣些实际的。当下姜采青便叫翠绮去准备几匹结实耐用的布料,把库房里赤金、白银的镯子,拣那重些的一样各拿一副,又从自己妆盒里挑了一支金簪,拿红木盒子装了,叫翠绮一并送去绢姨娘屋里交给她的丫鬟,也不用多说什么,只说是绢姨娘的东西就好。

  翠绮一脚出门,便看到周姨娘扶着丫鬟往这边过来了,翠绮便先立在一旁,她手上拿着两个盒子的东西呢,身后还跟了个抱着布匹的婆子,也不好福身行礼,便低头躬身问了声:“周姨娘安好。”

  “翠绮呀,看你这整日忙的,又做什么去?”

  “回周姨娘,娘子吩咐的差事,叫奴婢拾掇拾掇。”翠绮说着,忙扬声向屋里通传道:“娘子,周姨娘来了。”她躬身等着周姨娘先走过去,便带着婆子径直往绢姨娘屋里去了。

  “青娘这阵子忙什么呢?”周姨娘笑吟吟进了门。姜采青正靠坐在软塌上,见周姨娘进来,一手便扶着肚子,一手扶着软塌作势要起身,周姨娘忙紧走两步按住她,口中笑道:“你这身子不便,可不要起来,我还是旁人么,一天都来好几回的,倒还用客气了。”

  姜采青顺势坐下,见周姨娘没用招呼,自己在一旁绣凳上做了,便笑着叫花罗倒茶。

  “青娘,我听说,绛绢自己求去了?”

  “正是异度。我既然说过改嫁之事自愿,便也该说话算话,已经答应她了。”见周姨娘打开了话头,姜采青便坦然笑道。

  姜采青心里寻思着,周姨娘早不来晚不来,绛绢刚走她就来了,还真是巧,她方才跟绛绢说话,绛绢走后又叫人开了库房去拿东西,倒也没背着谁,周姨娘既然后脚跟着来,怕是又要说些什么了。果然,便听到周姨娘轻叹一声说道:

  “张家不幸,官人撇下我们这些个寡妾,绛绢如今求去也不必说她。青娘你的心思我也明白,她们这一个个青春年少的,苦守寂寞,硬叫她们拘在这张家也不甘不愿,该嫁就嫁吧。前日我反对你散妾,却也是一番好心,我嫁到这张家十几年了,日夜所思所想,无非还是为了这张家,为了我们小官人。因此我这做姐姐的,倒还有几句贴心话跟你说。”

  “银瓶姐姐但说无妨。”意料之中,姜采青不禁微微一笑。

  “青娘该想一想,张家这万贯家产,终究都是谁的?”见姜采青笑而不语,一副我听你说的表情,周姨娘便又轻叹道,“这家业,将来自然都是你腹中孩子的。大户人家遣散寡妾,也不是没有,放了身契便已经是天大恩典了,却还要给一份丰厚嫁妆,这遣散的,却不都是本该留给孩子的家财么?青娘你既是他的生母,便该守住家业,多为他着想才是。”

  听听,大约这意思就是说,你这么败家散财,散的还不是儿子的钱么?这周姨娘当真会说服人的。姜采青侧着头,认真听完,半晌竟忽然笑道:“银瓶姐姐真是满心满眼为着孩子着想,竟比我这个生母还尽心,还真是把这孩子当做你自己的了。”

  不知为何,她这带着些笑意的话却叫周姨娘心头突地一跳,忙察言观色,见她笑语盈盈的样子,却又找不出她言语中什么不妥,忙跟着笑道:“这话说的,这孩子来的金贵,我哪能不尽心疼他。”

  “若说家业,银瓶姐姐不是也说了吗,我们这小官人将来说不定蟾宫折桂,有大出息的,哪还在乎这点钱财小事?绛绢她们虽是贱妾,也在张家伺候多年了,我想便是官人,也希望能把她们妥善安顿的,给她十亩田地做嫁妆,对张家来说实在是毫末小钱。”她半带认真半是戏谑,忽然语气一转说道,”不过银瓶姐姐的身份自是不同,若银瓶姐姐哪日再嫁良人,我定然要好好备一份丰厚的嫁妆,断不能十亩田、几匹布就打发了你的。”

  “瞎说的什么呢你!竟拿我说笑起来了。”周姨娘忽然遭了调戏,不禁有些懊恼,忙嗔怪了一句,便扯开话题道,”我也是担心,这孩子还没出生呢,田产的归属,毕竟还跟族里有些牵扯,若族里又来人闹腾……”

  “他闹腾什么!当我几十号的护院队伍是白吃饭的么?再说绛绢如今要回淮安府去了,她哪里带走张家一寸田地了?白叫银瓶姐姐操心。”姜采青嗤笑,打从除夕那一桩事,族长两个侄孙到如今还吃着牢饭呢,看谁还敢来无理取闹!她伸手拍拍周姨娘的胳膊,十分开心地笑道:“银瓶姐姐别想这些了,分明是好事,怎的你却思虑重重的。绛绢眼看就该走了,这后院里总该送个行才是。”

  ******************

  姜采青估摸着绛绢去找那王奂生,一来一回,总得要有些时候才能回来的,谁知绢姨娘过晌出的门,也就不到一个时辰,竟又回来了。原来那王奂生既然得了绢姨娘答应改嫁的话,这几日碍于张家大户人家的规矩名声,也不敢日日上门来找,却根本就守在镇外没走远,果然是个有心的。

  王奂生本是外乡人,这也是当初绛绢娘家拒婚的原因之一。外地人在异乡哪那么好混呀?尤其王奂生和他爹老家在淮安境内,据此好几百里路,十几年前淮河大水灾,父子两个逃荒来的,流落到此地落了脚。

  中国人,无论古今,便总有些故土难离的思想,王奂生这些年日子艰难,他爹又拖着病体,便也断了返乡的念头。如今他爹故去了,王奂生和绛绢打算成亲,偏遇上何家这样的膈应,这个时候迁回原籍去,倒也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