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8章 窄龙道歼敌(1 / 2)

第188章 窄龙道歼敌

第四个好消息是铁断金的第六营发过来的。第六营是负责打击从燕永县来的日军援军。从燕永县到双祁县有多条道路可走,但走哪一条路在燕永县境内都要经过龙沙河龙过桥。

龙过桥是一座年代久远的石拱桥,它是燕永县到双祁县除渡船涉水以外的唯一通道,也是道路最近的一条道。龙过桥两边几十里都是崇山峻岭,到双祁县去的道路就从这崇山峻岭中穿过。崇山峻岭最适合打游击打伏击打阻击了,所以王团长就决定在这一线打鬼子的伏击和阻击。

铁断金在十天前的马甸子会议以后,一回到贺兰镇就召开了连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王团长的“桥战役”作战思想和安排。第二天,全营除了留守根据地的第五连和第六连以外,其余从一连到四连全都开到了龙过桥两边进行伏击战和阻击战的演练。第四天,则换了第三连和第四连留守根据地,第五连和第六连也到了龙过桥两边进行伏击战和阻击战的演练。

这几天,营长铁断金,营政委张德政,营参谋长丘善思都全部到了演练的现场,一面参与作战演练,一面确定最终的歼敌地点。第六天,通过几经侦探和研究,最后确定了把歼敌的地点就定在龙过桥西侧的狭长通道里。

这条狭长的通道被称之为窄龙道,扭扭弯弯像条龙足有五公里长,宽宽窄窄像风箱最宽处也没有过十丈,两边是光滑的石山垂垂直直凸凸凹凹倾倾斜斜连山羊都上不去,真是个天然的杀敌好战场。营长铁断金、营政委张德政和营参谋长丘善思都一致主张在这里歼敌。整体的作战计划也出来了,这是一场集伏击阻击和围击于一体的战斗,即要通过前阻后堵侧围的战术来将来犯之敌全部消灭在窄龙道里。

具体的作战安排也出来了,即用两个连的兵力埋伏在窄龙道两边的两山之上主攻进入通道之敌,由一个连的兵力先隐蔽于窄龙道最靠北的龙芒山中,待日军进入通道后立即出来封锁通道断其退路,用的是埋设集群地雷和架设机枪的办法阻止日军的回撤之路,迫使日军只能向前去过龙过桥。而在龙过桥南桥头则派一个连的兵力早已在桥对岸的桥头山上守住桥头,并事先在桥西头的出口处埋下大量的地雷,这样就可以使日军一个也过不了龙过桥了,那日军当然就会被全部消灭在窄龙道里了。为了不伤及过往的老百姓,埋设地雷的时间在燕永县的鬼子出城后再行动。燕永县到龙过桥有八十里的路程,鬼子走起来至少也要八个钟头,有这八个钟头,埋设地雷的时间是足够用了。

第十一天,铁断金就接到了团部发来的电报,说是桥战役的主战场要在明天打响,明天也就是九月九日,命令第六营要提前进入指定的伏击战场。此时铁断金的第六营的参战连队已经在阵地上了,从第一连到第五连这几天一直就在龙过桥这儿进行演练没有回去,作着随时参加战斗的准备。

连队的战斗任务都分配好了。第一连和第二连为主攻连,第三连为桥头阻击连,第五连为龙芒山断后连,第四连则作为后备连也进入到龙过桥的崇山里听调。营里的侦察排则派出多路便衣马步侦察组到燕永县城和各交通路段去侦察日军的动向,一俟日军从县城出发立即回来报告,并随时报告鬼子的进程。

中午十点钟,侦察一班侦察员游山林快马回来报告,燕永县的鬼子已经出城了,人数还不详。但到十一点钟时侦察一班班长陆三路回来报告了鬼子的人数和行军速度。鬼子大约有五百多人,行军速度大约每小时十二里。铁断金由此推算,鬼子大概在下午五点钟到达窄龙道。

铁断金叫陆三路继续侦察,自己则派通讯班班长郐八哥到各连去通报情况,还立即叫电台班班长李涛声给团部发电报,报告燕永县日军来增援的情况。电台班目前只有两个懂电台的战士,那就是李涛声和于无声,但铁断金要培养更多的懂电台战士,所以建立了一个班,选了有点基础的战士来学习。不久,于无声收到团部发来的回电,王团长的指示是:全力以阻,不能让日军踏过龙过桥一步。铁断金立即离开了临时指挥所去各连,他在战前还要到各连去看一遭,看一看大战前的最后准备是否还有想不到的疏漏。他看了以后非常地满意。

下午两点钟,侦察员薜里红和向唯佳快马回来报告,鬼子加快了行军速度,离此仅四十里了,估计三个钟头就到达了。铁断金立即命令第三连和第五连阻断窄龙道两端的交通线。第三连和第五连立即执行。第五连则在龙芒山山口把凡是向南方向的过往行人一律劝进到龙芒山中休息,一个也不放回以防走漏伏击的消息。第三连则在龙来桥桥南将凡向北要过龙来桥的行人同样留住在桥头山的树林里暂歇,要等战斗打响时才放他们回去,那时就不怕他们走漏消息了。

同时,第三连连长何龙还亲自带上一排长窦远志带了第一班的战士在工兵的引导下到龙来桥北侧窄龙道内一里路长的地段里埋下了一百多颗地雷。埋地雷的坑都是在两天前演练时挖好了的,只是用土填充着用草伪装着不易让行人发现而已,现在要埋地雷了只要扒开土来就行,因此埋起雷来非常的快,不到一个钟头就全都埋好了。战士们退过桥来就各据各位了。

这位也是在演练时就确定好了的,是桥头和桥头两侧两山的斜山坡,依据天然的石凸石凹石沟石垒和人工修凿而成,是天然形成和人工雕饰的好靶场,最便于隐蔽自己射杀敌人,轻重机枪和冲锋枪加上步枪一忽儿就形成三个梯级架设在枪眼上了。

连长何龙对连政委盛世恒说:“战斗打响后山上就由你指挥了,我到桥头打机枪去了。”何龙是个十分出色的机枪手,轻重机枪都打得非常稳非常准非常狠,无论是点射还是串射片射,都能做到弹无虚发。

盛世恒说:“你去吧,反正也用不着指挥了,大家都对着桥那头的通道口开枪,只瞄准鬼子扣扳机就行了,还用得着我来发号施令吗?”何龙一想也是,这次战斗就这么特别,敌人就全在一个不足十米宽的出口,一百多条枪都指向那里,打起来就没有指挥的必要了。

但是何龙还是对盛世恒说:“指挥还是要的,尤其是三梯级的狙击手,要提醒他们别放空枪啊!”盛世恒说:“这也不需你担心了,训练时你也见过了,有谁放了一空枪?”何龙只好说:“那你就告诉他们,在我开枪时他们别开枪,否则就几颗子弹打到同一个鬼子的身上去了,浪费子弹啊!”

盛世恒一听就笑了,说:“你倒成了吝啬鬼了,自己开起枪来嗒嗒嗒,倒吝啬狙击手的子弹来了!”何龙说:“不跟你开玩笑了,敌人也快来了,我到桥头去了。”

盛世恒立即说:“别那么着急,敌人还不会来,就是敌人来了进了对面的窄龙道,也还有七八里路要走呢。”何龙说:“是啊,只怕敌人还没有走出通道口,就被一连和二连吃光了。”盛世恒说:“那敢情好,我们就不要参加战斗了。”何龙则不高兴了,他笑骂道:“好个**啊,我都好几年没有打大仗了,手痒痒的难受呢!”盛世恒一听就大笑了。何龙则快速地下山到桥头去了,他怕慢了捞不着鬼子打了。

在何龙去桥头的同时,铁断金也向第一连和第二连发出了全部进入阵地的命令。第一连的阵地在窄龙道的左山上,铁断金的临时指挥所也在左山上,他的命令直接对连长欧州相下达就是了。第二连的阵地在窄龙道的右山上,也就是在第一连阵地的对面,空中距离不到半里路,铁断金的一声大喊,第二连连长杨万志也听得见。

其实,战士们在铁断金还没有发布命令前就已经进入阵地里了。窄龙道两侧的山是石山,但山顶上的石头有一半多风化成了土,土里就长了很多树连起来就成了森林了,战士们在森林中隐蔽了好几个钟头了,心也有些急了,连长就干脆让他们到阵地上来了。成箱的手榴弹也搬到阵地上来了。

战士们暂时还没有战事,有的就向山下做瞄准的动作。简易工事是好几天前就修好了,人伏在简易工事里还很舒服,有的甚至可以坐着打枪。第一连第一排第一班战士管少文戏称说:“这样打仗真是太幸福了,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坐着冰凉凉的地方,端着黑锃锃的钢枪,瞄着恶狠狠的豺狼,叭的一声,死了一个东洋!”

班长杜里宣说:“管少文,你在做诗啊?”排长李大彪正好过来,说:“这诗做得好,得记下来,编个歌儿唱。”杜里宣也喜欢这诗,就说:“是。”说罢掏出本子来记了。战士巴儿红说:“这诗还没有做完呢,我来加上一句,叭的一声,又死了一个东洋!”李大彪说:“加得好,谁再加?”战士付加嘉说:“我来加,叭的一声,再死了一个东洋!”战士何来来说:“我再加一个,叭的一声,咳,还是死了一个东洋!”战士李永周说:“我也加一个,叭的一声,嗨哟,又死了一个东洋!”

跟着就有许多战士来加了,从身边的战士一直加到远方的战士那儿去了。最后连长欧州相也听到这“叭”的一声了,说:“别说话了,鬼子就要来了,要准备叭叭地打枪了!”战士们才止住这“叭”的一声,准备叭叭地开枪。连政委于移山说:“叭的一声停止了,就表示日寇被杀完了!”欧州相说:“鬼子到我们国家来,总有一天要杀光!”

营政委张德政这时来到战士中间了,说:“欧连长说得对,鬼子到我们国家来,我们就要把他杀光,这一次我们就是要全歼燕永县来的鬼子,要一个不剩地歼灭,打一个全歼仗,你们连可要打猛烈些。”欧州相说:“政委请放心,战士们都憋足了劲呢,又有足够的手榴弹,管保让鬼子出不了沟。”

张德政说:“出几个也没有关系,桥那头还有何龙呢,只要鬼子过不了龙过桥就行。”欧州相说:“何龙那小子我晓得,机枪是他的拿手好戏,鬼子肯定是过不了桥的。”于移山说:“这个我也相信,现在就担心鬼子不进沟了。”

张德政说:“这个也不必担心了,鬼子的先头部队都已经进沟了。”于移山问:“真的啊?”张德政说:“还会有假,我就是奉营长之命来的,叫你们要先放过鬼子的先头部队,待鬼子全部进入通道后听命令再打。”

欧州相立即传令下去:“谁也不许先开枪,谁也不许再说话,听到营长的枪声后再齐声打。”他的命令立即就沿壕沟传过去了。紧接着阵地上就静悄悄的了。只有麻雀和灰喜鹊没有闭上嘴,还是像往常一样在窄龙道上空飞翔啾啾地歌唱。

鬼子的先头部队是进沟了。窄龙道就是两山之中的一条沟,是由成千上万年的沟水冲刷而成的。沟底拐拐弯弯崎崎岖岖,有宽也有窄从龙芒山山口那儿开始一直通到龙来桥。鬼子的先头部队到了沟口,并没有立即进沟,在沟口停下来等后续部队的军官了。

不久,后续部队就来了,指挥官北光黑町问石披皮冒中队长:“为什么不走了?”北光黑町是个中佐,他奉奈古泥屋大佐之命率两个中队来援来攻双祁县,奈古泥屋身体有恙没有亲自来。石披皮冒说:“前边道路险要,恐有埋伏所以不走了。”北光黑町用双眼向两边的崇山峻岭张望了一遭,说:“这里哪处不险要,抗武功团都到双祁县去了,驴田司令官命我部在十二小时赶到,你这样停留我们何时才能赶到啊?”说罢一挥手,就叫石披皮冒的中队出发了。不过他和后续中队还是在山口没有前进。

北光黑町对抗日武功团虽然早有耳闻,但他还没有会过抗日武功团,也没有见过抗日武功团的影儿,他自持才高兵多枪好并没有把抗日武功团放在身上,加之他对大日本天皇忠心耿耿,对驴田大作的命令唯命是从,哪还顾及到沿路有什么风险,只是快马加鞭地催军前行。但他在这儿为什么又停留下来了呢?

这是他的行军惯例,大部队总要和先头部队保持一公里的距离。他认为有一公里的距离就足够了足够好,如果前方不幸遇到了灾难,一公里的距离进可以救退可以走十分地方便,所以他行军总是和先头部队有这个距离。

十分钟过后,北光黑町并没有听到先头部队有什么不测,就命令大部队行进了,他的大部队也就分行有序地进了窄龙道。北光黑町当然也在其中了,他这次就自持其才其勇进了一条走不出的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