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爷爷,你醒了?”丁宁一听到声音立马放下手中的碗,奔向床边,看着丁老头,微微眨着的眼睛。

终于,他睁开了眼睛。

丁老头的脸色苍白,眼中还带着好些血丝,嘴唇因干燥而裂出了口子。头发有些微乱的他仿佛一阵风吹就会把他那憔悴的弱不禁风的身子给吹到来。

“爷爷,你总算醒了,小宁快要怕死了。”自从妈妈去世后,他就只剩下爸爸还有爷爷,爸爸每次都出去工作,所以他这些年来都是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的。

至于那个继母,哼,自从那次和林雪他们相遇顶嘴后,那个继母就越看越讨厌,最后离婚了。

那个女人还想要和爸爸讨要丁家一半的家产,真是笑话,他丁家那是祖祖辈辈的汗水堆积起来的。怎么可能让一个刚嫁进来没几年的人而得了。

丁宁想起了二十四孝,汉文帝身为皇帝倡导孝治天下并以身作则,侍母至孝,母病三年,常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亲尝汤药”。难怪能开创文景之治的盛世。

“涤亲溺器”的是黄庭坚,大诗人大书法家,官居高位,侍奉母亲也是竭尽孝诚,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洗尿盆,没有一日忘记自己做儿子应尽的职责。其行可敬。

“尝粪忧心”的是庾黔娄,南齐高士,为掌握父亲病情,亲尝粪便,得知父病危急,内心忧虑,跪拜北斗星,愿以身代父。其行亦可敬。

“扼虎救父”的杨香,非至圣先贤,非高门大户,这个十四岁的普通少年,手无寸铁,身无武艺,在父亲被猛虎扑倒叼走时,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拼命扼住猛虎咽喉,救出父亲性命,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啮指痛心”说的是曾参与母亲心意相通,曾子采薪山中,母欲唤之不得,自咬其指,曾子忽心痛,急忙归家。曾子作为孔子得意门生,不仅学识渊博,还以孝著称。难怪能说出那样动人的一席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勇敢而率性的孔子大弟子,也是十分孝顺,早年家贫,自己食野菜,却“百里负米”孝敬双亲。做官后锦衣玉食,感叹“为亲负米,不可复得”,孔子赞之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在孔门弟子中,子路独树一帜,有缺点有错误,其非谦谦君子,而是刚直勇猛,光明磊落,忠诚信义,重友朋,守言诺,是特别有人味特别招人喜欢的一位。

原来闵子骞也是孔门弟子,且以德行与颜渊并称。故事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闵父知其受虐待,怒而休妻,闵子骞跪劝:有继母在,自己一人受苦,继母被休,父亲与弟弟们都会受苦。父亲感其诚意,继母也被感化,此后全家其乐融融。

“鹿乳奉亲”讲的是郯子披着鹿皮进山钻入鹿群取乳供奉双亲,被猎人发现赠送鹿乳的故事,其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莫非是老年白内障或青光眼的偏方么?郯子,可是做过孔子的先生的先贤啊。

“刻木事亲”讲的是东汉时期丁兰的故事。其双亲早丧,经常思念父母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父母雕像,事之如生,后因其妻对木像不恭敬而休妻。感觉有点过分啊。

“行佣供母”讲的是东汉江革,少年丧父,侍母极孝,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遇土匪劫道欲杀之,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都不忍杀之,后努力工作,令母亲供养颇丰而自己则省吃俭用连鞋都没得穿。

“拾葚异器”讲的是蔡顺,也是个少年丧父事母甚孝的,时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蔡顺靠捡拾桑葚度日,遇到赤眉军,问其为什么黑色和红色桑葚分别放在不同容器里,答曰:黑色成熟的是给母亲的,红色不熟的是自己吃的。赤眉军怜其孝心,赠送粮食和牛。

“闻雷泣墓”的王裒(póu ),据说是魏晋时期一位博学多才之人,因父亲被司马昭所杀而终生不朝西而坐,以示永不做晋臣,气节令人敬佩。其母生前惧怕雷声,死后葬在山林,每遇雷雨天气,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不要害怕。

“哭生竹笋”与“卧冰求鲤”差不多,三国时孟宗,母病重需用鲜竹笋汤,时值隆冬,没有鲜竹笋,他跑到竹林哭泣,地裂,长出嫩笋属数株,母病得痊愈。

“弃官寻母”,讲的是宋代天长人朱寿昌,七岁时生母改嫁他人,几十年不得相见,做官时多方寻找母亲下落,得到线索后毅然辞官,发誓不见母亲不归还,后母子团聚。

“涌泉跃鲤”,讲的是我很反感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期姜诗庞氏夫妻孝顺,妻子每天远走六七里到江边取水给婆婆喝,还每天做婆婆喜欢吃的鱼。一次因风大取水晚归,被丈夫以怠慢婆婆之罪休弃,庞氏竟忍辱负重寄居邻家辛勤劳作继续孝敬奉养婆婆,后婆婆命儿子迎回儿媳,回家这天,院中忽然涌出泉水,与婆婆爱喝的江水相同,还每日涌出两尾鲤鱼,从此庞氏不用辛苦奔波便可好好奉养婆婆了。孝顺的事多是媳妇在做,儿子竟然有脸休妻,实在无耻;媳妇被休弃后竟然继续做工奉养婆婆,实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婆婆命儿子迎回儿媳恐怕不是发现事情真相而是发现儿子侍奉不如儿媳舒服吧――我不无恶意的这样想;如果说郭巨埋儿得金还是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而“涌泉跃鲤”则是绝无可能的异想天开,不过是从中获益的人掩盖心虚的解脱之词罢了。自己不争气,谁帮也没用,老天爷才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怜惜任何人呢!我一向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忍辱负重不是什么值得效仿的德行,吃苦受累都没问题,但是受冤枉受委屈不行,受尽委屈还宽容大度原谅的人,我嗤之以鼻。

一件的一件都是二十四孝的案例,而自己现在却无能为力,真是比古人还不如,至少现在有钱能使鬼推磨,。